拉丝模作为金属制品生产的基本工具,从旌到现在,其结构和材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。但直到今天,模具生产者和使用者仍在研究拉丝模的结构和应用。因为在金属制品行业,拉丝模的质量关系到产品的质量、模具使用寿命、生产效率、能源及成本消耗等多种因素。
1、拉丝模的结构拉丝模由模套、模芯2部分构成。
模套多由高质量的钢制成(国内多为45钢),硬度为HRC20-25,模套与模芯之间采用过盈配合,以达到补强的作用,否则在拉拔高强度的线材时,模芯容易破裂[1]。模芯是拉丝模的关键部分,根据用料的不同,可分为天然金则石模、单晶金刚石模、复晶金刚石模、硬质合金模等;对于硬质合金模具来说,是由碳化钨和钴粉烧结而成的,模芯中钴的含量一般在3%-12%之间,烧结后模芯体积大约收缩15%-30%,形成质地均匀、硬度高、耐磨性极好的合金,其硬度在FRA86-93之间[2]。因此,模芯的使用寿命主要取决于它本身的用料,并与拉拔线材的类型,润滑剂的性能,模芯的孔型及使用时模具的冷却状况等因素有关,其孔型结构有入口锥、润滑锥、工作锥、定径带的出口锥5部分组成。
入口锥的作用是将线材导入拉丝模,线材进入拉丝模时,应尽可能保持平直,以防止线材产生不均匀应力。润滑锥的作用是在拉拔时导入润滑粉。为了在钢丝表面形成更厚的润滑涂层,润滑锥表面不需要抛光处理,以增加润滑压力。工作锥是模芯构造中至关重要的部分,线材表面润滑层的形成和全部塑性变形都在此区进行,拉丝模具的工作效率也取决于工作锥的几何形状和面积,因此必须确保工作锥角的加工精度和表面光洁度。工作锥应加工成直线型,其表面不得有弧形过渡或圆滑过渡,且工作锥角与定径带应保持在同一轴线上,模芯外径和模套内径应保持同心,这样,可以防止线材拉拔中出现的椭圆现象。
定径带的作用是控制拉拔线材的直径、不圆度、平直度及表面质量等工艺指标。为保证产品质量,定径带表面需要经过抛光处理,且要求定径带与工作锥和出口锥的交界面相互保持平行,并严格控制定径带的尺寸公差。
定径带的长度由拉拔材料和模具的材料决定,但主要由拉拔的材料决定。一般来说,对中高碳钢,定径带长度约为直径的25%-35%,对于较软的材料(铜线),定径带的长度一般为直径的50%-100%。另外模具的材料对定径带长短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,对于摩擦系数相对较大的,定径带可以稍短一点;对于摩擦系数较小的,允许定径带稍微长一眯,如天然金刚厂模的定径带一般为直径的35%-50%[3]。对短定径带的拉丝模来说,正常使用情况下,允许磨损工作锥,但不能磨损定径带,因为随着定径事的磨损,定径带会逐渐加长,拉拔时产生过热现象,烧焦润滑粉,使润滑失效,并可以导致线材表面发生组织转变;但在低速拉拔时,长定径带的拉丝模材料变形产生热量可以软化润滑粉,并在钢丝表面形成流体边界润滑。所以定径带长度的选择应根据拉拔材料、模具材料、润滑粉和拉拔工艺并通过实验确定。
把出口锥设计成锥开的目的是为了强化模具的出口,防止模芯破碎,出口锥要求进行抛光处理,并要求定径带与出口锥的交界处有轻微平滑的过渡,否则线材在拉拔时会刮伤其表面并产生大量的金属碎屑,污染润滑粉,并可能导致阻塞下一道模具入口,造成后续的拉拔润滑失效。